河北大平原,完全无险可守。
河北平原这种地方,就是谁输了谁就得大踏步后退,中间完全站不住脚跟的。赢者通吃、马太效应太明显了。
所以一旦诸葛瑾和赵云周瑜等突然被曹操逼战,要么他们主动放弃刚刚占住的河北中部六郡,直接连退五百里退回渤海。否则,诸葛瑾就得硬着头皮和曹操的主力野战决战!他没有避战的操作空间。
哪怕诸葛瑾想选择“就地龟缩回中途那些城池里死守待援”,也没有这种可能。因为过去半年刚打下来那些城池里,没有一座能像之前的渤海郡南皮城那样坚固、那样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
在冀州大地上,除了邺城和南皮,其他中间那些城池,哪怕经济再发达,但军事上绝对是易攻难守,无险可守的。而且这些地方半年内刚刚易手过,还遭到过战争破坏,诸葛瑾也一直没工夫去修复各处城防。
因为夺取的城市太多了,诸葛瑾就算想修复也不知道先修复哪一座。这样海量的资源无底洞,索性就不投入了。
只要曹操发起反击,诸葛瑾就必须应战,接战,跟曹军打野战,没处躲,也不可能让曹操顿兵坚城之下消耗曹操。
而且曹操很快敏锐地发现,选择诸葛瑾和赵云马超周瑜作为对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诸葛瑾那一路得到友军直接支援的速度是最慢的。
刘备军现在就是一条半圆状的“常山之蛇”,击其尾则首要绕过来支援,击其首则尾部要绕过来支援,击其中段则首尾俱至。
诸葛瑾就是首的位置,太史慈张辽高顺鲁肃在中段,刘关张诸葛亮在尾。如果选择打太史慈那一路,敌人南北援军拉过来的距离都要短一半,容易被“首尾俱至”。
这些因素都想通后,曹操的殊死一搏方略也就呼之欲出了:
利用另外两条战线不断收缩、不断丢软肋给刘备拖延时间,所拉扯出来的时间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