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随着曹操不断收缩,情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因为越是收缩,曹军那些零碎无险可守的突出部就越少,曹操的“软肋”也越少。
虽然还有些必须死守不可的地方,比如雒阳,但因为雒南三关以南、伏牛山以南的土地曹操都不要了,丢了,所以曹操要守住河雒剩下的地盘,所需的兵力也大大减少了。
以雒南三关之险,加上嵩山和伏牛山,短时间内五万人顶住二十万人的进攻、拖住几个月,都是有可能做到的。
而且,曹军在快速收缩的过程中,也把一些基础设施被破坏、地方秩序崩坏的软肋丢给了刘备。刘备军要消化这些地盘,重新恢复秩序,恢复途径这些地方的补给运输效率,都是需要时间的。
这种恢复秩序和行政效率的努力,短则半年,多则一两年。这一切拖慢刘备一方效率的因素,都会导致短时间内,刘备的软肋变多,而曹操的软肋变少。
当然,这种软肋,再过一两年,就会被刘备彻底修复、掌握。
到时候就像是一些在健身中刚刚力竭和轻微撕裂的肌肉,被重新发育长好,而且肌肉长得比健身之前还更大了。但是在这些肌肉重新修复之前的这段时间差里,它却是处在一个相对虚弱的状态的。不抓住这个机会,就永远没机会了。
曹操把这些道理都想明白后,神色语气也重新变得淡然,他叹了口气,分析道:“所以,仲达的意思,就是让孤择机对南北东三路来犯之敌,观其破绽,挑选其中一路,集结重兵反击?
那你倒是说说,这三路来犯之敌,我军当反击哪一路?在另外两路,又该如何顶住?”
司马懿这次倒是没有犹豫太久,几乎是应声回答:“如今我军要想择机反击,北路之敌有诸葛瑾、赵云、马超、周瑜,东路有太史慈、张辽、高顺、鲁肃。南路有刘关张诸葛亮。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