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许、雒?还是继续在此吸引敌军主力,为北线子龙和子义、公瑾创造战机?”
诸葛亮眉头微微一皱,知道主公这是因为进展比预期更顺利一些,所以有点飘了,想不再管战前定下的“主攻/佯攻”、“铁锤/铁砧”分工,希望变为“大家都是主攻,能打下多少就打下多少”。
为此,诸葛亮还是要帮刘备稍微泼泼冷水:“主公,益德夹击突破曹军桐柏山防线,确实完成得比原计划还快,但主公切不可因此而小看了敌人。
如今我军推进能那么快,都是建立在战线深入敌境不远的前提下的。主公也是带兵近三十年的宿将了,自然知道千里用兵,关键还在运粮补给。
我军囤积在荆、益的物资,全靠汉水和白河运到宛城,最远运到博望县。从博望到叶县,就只能走陆路翻越桐柏山。这段不到百里的山路,运输损耗足足比之前两千里的河运都大。
抵达叶县之后,我们再想借助澧水、汝水等河道深入运输,就得另外找船,虽然我军在淮河流域也有大量的船只储备,可以通过淮河转汝水转澧水拉到前线,可数量毕竟不如我们在江汉的船队储备那么巨大。
总而言之,如果战场控制在颍川郡境内,我们从荆、益出发的作战物资,所需要运输的距离还不算太远,损耗也算可控。而如果一路深入打,打到陈郡甚至陈留,临时筹措运力就太费事了。
如今已是十一月,中原的秋粮也已入库,曹军可以坚壁清野,我军难以因粮于敌,可不能胡乱改变作战计划呐。就算要在豫州大面积占地,也要熬到下一次粮食即将丰收时,到时打到哪里就能吃到哪里,才不至于窘迫。”
刘备被诸葛亮稍稍踩了踩刹车,也听进了其中道理,总算是稍稍冷静。
确实,打都打了,先北后南,也不差这半年工夫,最多就是熬到下一季粮食即将收割的季节,没多久时间。
而只要己方在颍川和司隶能吸引住曹操绝对的主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