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大明人根本就不缺少智慧,他们缺少的是机会、是环境。
历史没有给他们科研的环境,我来给!
但愿这群可爱的研究者们,可以当做火车头,将大明的科技一路绝尘而去,做到领先世界五百年。
再无屈辱!杨荣好奇地看着眼前的手摇式发电装置,问道:「这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为何会产生电能,电能当真可以传输六十里之外吗?」
周昌笑而不语。
徐辉祖出面道:「杨尚书,不可打听,这是大明最顶尖的学问,也是改变历史的学问,一旦泄密出去,对大明可没好处。」
杨荣后退两步,连忙说:「不问,不问了。」
如此一幕,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朱允炆肃然道:「有些学问看似简单,可找到这些学问的过程却是艰辛无比,各中的苦楚与付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一学问的突破,朕看可以摘走大明特等科技奖,并给予最大的付出者郭嘉乐一个伯爵。杨士奇,你看如何?」
科研也可以出伯爵?
这一幕令人震惊不已,也让在场的一些官员羡慕不已。
杨士奇笑呵呵地回道:「皇上,虽说太祖有规定,非军功不得封爵。可依臣看,郭嘉乐等人的发明若被证实可行,那这可就不是简单的政务之功,还有军功。故此,臣以为给其伯爵并无不妥。」
解缙、铁铉也表态支持。
朱允炆见众人没有意见,便定下了一个规矩:「日后但凡有资格摘走大明特等科技奖的,封给伯爵,享伯爵同等俸禄,世袭罔替。太子,日后这一点不容更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