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眉头,问道:「你们科举之后,就没想过去国子监进修,听父皇说,当年很多举人、进士并没有直接接受朝廷给予的官职,而是选择去国子监进修几年。」
司马安脸色有些难看,连忙说:「我等想早一日为朝廷效力。」
郭令寺点头附和:「去国子监进修,少则三年,多则六年,我等想着,花这些年月,还不如为百姓多做点事,为陛下为朝廷效力。」
话虽说得好听,可司马安、郭令寺却很是不安。
洪武时期,科举出身那是相当有地位,传胪
唱名,骏马高骑,那个荣耀,那个风光。哪怕是建文初年,科举出身也是极有地位。
可随着国子监异军突起,国子监结业的监生无论在政务能力上,还是治理地方能力上都「吊打」了科举出身官吏,一年被吊打还能自我安慰,可一连被吊打了七八年,科举出身已经被碾碎,没有谁会自豪地说自己是某年科举进士、举人,更多的人会喊出「我是建文某年国子监结业监生」。
科举,事实上已经衰落到站不起来的地步,国子监引领了学问潮流不说,还成为了官员输出之地,每年朝廷都会从国子监抽出一批人充任官员,而那些没有被授予官职却结业的监生,也会被商人当香饽饽抢走,甚至还有送女儿拉拢的。.Ь.
正因为这样,许多科举出身的官吏,不得不选择暂时退出朝堂,先进入国子监进修几年,结业之后再出来当官。
司马安、郭令寺一直不屑于去国子监,可现在从二皇子的态度来看,不是国子监出身,连投效的资格都没有……
朱文垣寒暄几句,将司马安、郭令寺送了出去。
确实,连国子监都没进去的人,自己要来干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