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治难点之一,便是商与资本。
朱文奎看到了大明新兴的行业,看到了朱允炆曾描述过的可能,对眼前的欣欣向荣既是期待,也有所忌惮。
于谦察觉到了朱文奎的情绪变化,笑道:「权衡利弊,扶利而去弊。再多变化,只要不改变大明前进的方向,不扯后腿,总会越来越好。」
朱文奎点头,一扫担忧,豪情地说:「任它雷霆击空,我自乘风破浪!」
在朱文奎、于谦一行人在南方游历时,在北京的二皇子朱文垣已经开始学习处理政务。
朱允炆不仅细细讲解政务中的问题,引导朱文垣提出多种解决之策,还让其分析每一种对策的优劣与影响,最终选择出适合的应对之策。
朱文垣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兴许是皇室教育打下的基础,也兴许是随朱允炆,在经过初期的接触之后,也开始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
虽说朱文
垣的应对之策还不够完善,想不周全,有些想法并不适合,但朱文垣能自己拿主意,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来说已是惊人。
就连杨士奇、解缙、铁铉也不得不承认,朱文垣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子。而越是如此,杨士奇等人越是担忧。
朱允炆并不介意这些担忧,面对一些朝臣进言,一律置之不理。
这一日黄昏。
朱文垣已出宫去了吴王府,朱允炆一个人待在武英殿内处理政务。
内侍通报:「庞指挥使求见。」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