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书里算是便宜,三百八十文。搁十几年前,确实没多少人能买得起,可如今百姓手中不缺几百文钱。民间以读书为乐,以有书为荣,一些人家甚至还将书摆在了厅房里,故意邀人去吃饭,看到自家买的书,以此为乐……」
朱文奎笑了。
虽说攀比虚荣要不得,可这攀比的不是穿着,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书籍,这倒是一件好事。
于谦问道:「这里的
百姓每年大概有多少存余?」
丁广河想了想,认真地说:「这个倒没仔细计算过,但在码头卸货的那些农夫,每年做工就能有六七贯,这还不包括农忙时,加上家中庄稼所得,林林总总一年下来还是能有十几贯钱,去了一家花销,走访送礼等,每年留下个五至八贯钱还是可能。」
朱文奎点了点头。
五贯钱虽是不多,可对于寻常百姓之家已是不错。积累个十年,家中不敢说富,但也不至于因为一两年连续的减产绝收而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百姓有了抗灾能力,朝廷稳定的基石便铺好了。
自沧州离开,朱文奎、于谦等人一路南下,走走停停,在六月底抵达了金陵。
通济门外。
人群聚在一起,纷纷攘攘。
宋远扯着嗓子喊道:「清山装配厂,要三十人,长期做工,一旬八百文,一旬一结。」
陈锋不甘示弱,声音更高了:「大舟纺织厂,要四十人……」
「有没有去玻璃厂的?」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