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周折,裘子颖发现世界不只是上海和香港的形状,每个人看到的哈姆雷特也不一样。就是在这个时候,她迷上了读报,在浩瀚的文字里领略大千世界,从中夯实英文,深造粤语。她常读华文日报和周刊,报上各个阶级和派系的人对唐人街和华人社区针砭时弊,令她愈加了解这片地方。
《金山时报》事务所的编辑办公室开了一扇窗,却耷拉着上等的窗帘,太阳有些大,光透过窗帘的几何孔照着主编的方形脸,像东星斑身上的细白花点。主编是被华人商会捧上的广东人,为了让美国人阅读华文日报,他们增加了英文栏目,遂高价聘请颇有知识水平的本土编辑——曾在曼哈顿教授美国历史的阿加莎,来指导英文栏目的建成。
阿加莎穿着白色衬衣,转一支钢笔,悠闲地抿咖啡,对前来造访的裘世德和裘子颖说:“我理解令尊的担忧和困扰。不过我需要提醒的是,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珍妮弗去另一个帝国学习,而且作为老师,我也会陪伴出行,照顾她的安全。”
裘世德讲述忧虑:“我明白这件事情的意义。只是,她是我的女儿,我唯一的女儿。欧洲也就那么大,要是他们再吵起来打仗,我真是不敢想!”他不想再经历那痛心疾首的事情。
二战刚结束一段时间,阿加莎也万分理解他的顾虑,操着官腔说:“联合国签署和平协议已久,各国停止交战十年,世界也仍然在回归和平建设的步伐中。正是如此,我们更需要珍妮弗到伦敦唐人街调查,看看战后的唐人街如何重建,将所见所闻带来旧金山,甚至传播到整个美国社区。”
裘子颖这时候说:“我已经成年许久了……按照法律,我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利。”
裘世德怕她误会,叹气:“我不是禁锢你,只是害怕。”
“裘师傅。”听了几个来回,主编面对着窗抽一根雪茄,呼烟后说:“我们报社会资助报销,你就让阿颖去吧。我拿我的名声担保,她会平安归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