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则蓄了点胡须,看起来颇为成熟。
那少年颇为热情,见到高成安与陈云尚,便主动做了揖礼:“在下姓孙,单名一个启字。想必二位就是昨儿个先生说的会来乙班的童生罢。”
高成安与陈云尚赶紧回礼,并相继做了自我介绍。
那位年纪微大的青年也介绍了自己,他姓周,名兰甫。不过,他说完这些就拿起书本翻看,不再继续攀谈。
孙启则笑着说:“陈兄与高兄莫怪,周兄即将在两个月后参加院试,自然得抓紧时间。”
刚才还有点不虞的陈云尚立刻改为钦佩之色,虽说周兰甫的年纪看起来比他们都要大五岁左右,但那也才二十出头,如果这次周兰甫能一举考中,便是正儿八经的秀才了。
更别说,如果周兰甫此次院试排名靠前,那还是禀生呢!禀生可是能进入县学,得到举人授课机会的!
陈云尚说:“我与成安都是今年刚考中府试,打算学一年半,考再下一场的院试。”
不同于年年都有的县市与府试,院试是三年两场,并且主考官由县官改为了学政,可想而知,考试难度也是不断叠加的。经常有古稀之年依旧考不上秀才的老童生,依然锲而不舍的参加院试。
孙启道:“我是去年中的童生,本来想今年下场考院试,但夫子让我再多学一年半,这样考中的几率大些。”
高成安见孙启与自己一般大小,却比自己早一年考过县试和府试,眼里充满了震惊。不过他嘴笨,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恭维的话,只能在心里感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在牧高镇上,他已经算是同龄人中最出类拔萃的了,就连陈云尚,也比他大两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