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子弟有了上升之途,世家大族任你权倾朝野,但也不能保证子孙后代各个都能在仕途平步青云。
而考成法的推行,更是让朝廷上下的官员不敢懈怠,行政效率大幅提升,那些徒有虚名,人浮于事的现象在严苛的考核下无所遁形,庸碌者逐渐被清理出官场。
如今,这特许经营亦是让人眼前一亮。
确实,刘协如今已不再是皇帝,但他依然居于宫中,陪在姐姐身旁,对于朝廷事物十分了解。
他很清楚,为何首次科举要筹备那么久的时间,而第二次科举又要延迟这么久才重新举办?
最大的原因就是物料不足,也就是没有教材和纸张。
且说洛阳官办的工坊,虽然经过苏曜的技术改进,在稳定局势重新开张后已经有了更高的产出。
但是,仅靠这一座工坊,想要在短时间内满足上万学子的考试需求显然是天方夜谭。
光是为了印制统一的官方教材,苏曜就重新捡起了雕版印刷,征集了京师周边所有工匠,全力开工,也没法完全满足需求,只能做到老师们人手一份,学生们则出现了十数个人共用一本书的现象。
甚至,到了考试的时候,还有大量竹简的混用,这都是因为受困于纸张产量不足。
可以说,朝廷为了这次科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依然是难以为继。
如果想让科举成为定制,想要建立起苏曜规划中的,从京师到地方的三级考试体系,那么就不可能只靠洛阳的官坊和佐伯那一点点可怜私家作坊的产能来维持。
因此大建工坊势在必行,这是最近朝堂百官难得的共识。
可是,光是一座造纸和印刷工坊,就费了朝廷大量的精力与金钱,要想在全国、不,仅仅是在他们直辖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