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好,来齐了,”赫斯塔带上门,“那我们开始吧。”
“这就算齐了吗,下午那位老先生不来吗,他好像在帐目上很有经验——”
“他很快就要离开农场了,不用找他,”赫斯塔坐了下来,“这些討论有我们几个就够了,莱凛你先把下午我们討论过的情况和司雷还有西莫婭同步一下——你们会看帐本吗?”
“会一点,不多。”司雷答。
“我也是。”西莫婭道。
“不需要你们多会,我也不懂这些,我一个开酒馆的……”莱凛翻开帐本,“但这里面有些明显的问题,很容易就能发现。”
司雷和西莫婭同时朝著桌面微微倾身。
“帐本上说,我们的咖啡种植园,实际种植面积是 150公顷——我个人感觉不止,但这个按下不表,先讲讲种植园的情况。
“一般来说,咖啡產量受种植密度、品种、海拔还有管理水平的影响,这些都会反映在农业成本和管理成本上。
“一般一公顷可以种一千到五千株咖啡树,密度高產量就高,採摘集中,也节省人力,但是通风一差就容易生病,叶銹病一起来,那就成片成片地枯萎,再加上树和树之间爭夺养分,光照不足,果子的风味也会变差;
“低密度不会有这些问题,但总產量下降,就需要更多的种植面积——所以一般精品咖啡產区的种植密度会选在再三千株每公顷,我们为了追求质量的还少一些,平均每公顷只有2600株。
“再说海拔,我们这儿大部分种植区海拔九百米左右,高一些的山地有1400米,这个海拔特別合適。因为低於八百米咖啡果成熟过快,风味就淡,而且非常容易生病,过了八百米各方面就均衡了,而如果要生產一些风味格外酸,格外甜或者一些相对复杂的高级品种,又需要专门开闢1200~1800米的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