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琉球王国虽然面积狭小,人口稀少,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在明朝建立后不久,琉球王国就主动要求归附,成为大明王朝的藩属国之一;在明朝灭亡后,琉球王朝继续向清朝朝贡,总之吧,是非常忠心的“小弟”。
琉球王国主导奉行儒家的“事大主义”,即“基于强弱对比之下的,小国侍奉大国的以保全自身的战略”,与中国建立了朝贡、册封的关系;同时中国也将琉球王国列入“不征之国”的范围中,几乎对琉球王国的内政干涉度为零。
而依靠明朝以及清朝的庇护及扶持,这琉球王朝的日子过得那也叫一个滋润,没办法,地理位置太关键了,老天爷赏饭吃。
但是在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对周边藩属国的控制和保护力度急速下降,而琉球王朝孤悬海外,其结局自然比朝鲜还要惨得多。
在明朝末期时,事情发生了变化,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康下令,由九州萨摩藩的藩主岛津家久出兵入侵琉球。岛津率兵三千,打到了琉球王国的都城首里,企图一举吞并琉球。在明王朝的压力下,阴谋才未能得逞。
萨摩军攻占首里王城后,洗劫七日,一切可动财物,全部装箱运走,还将琉球国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并逼迫尚宁王签订《掟十五条》,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同时将奄美五岛划归萨摩藩直辖。
琉球王国后来就出现了“一琉球两宗主”的情况,一方面琉球王国要对明王朝朝贡,另一方面却要偷偷地向日本称臣,由于日本是实际侵占,琉球王国的独立性从此开始下降。
此外,琉球还被迫遣使谒见幕府将军,此举被称为“上江户”。此后,岛津氏成为中琉贸易的掌控者。
不过出于琉球在明日之间的特殊位置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