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使,前往琉球国,册封尚温为王,并赐“海表恭藩”的御笔匾额。
操着一口浓郁的闽南话的国相尚迁治开口禀报道:“陛下,据在南部的先岛上打渔的渔夫来报,来者战船极多,船帆蔽天而来,怕是不下百艘。为首者,是一艘庞大的西洋战船,但奇怪的是船头却挂着红色旗帜,老臣年轻时候去过上国,但也从未见过这种旗帜。”
旁边一同跪下的兵部尚书吴开文也开口说道:“是啊,陛下,据报,西方也同样有一股水师袭来,这股水师来势汹汹,却也是从上国方向而来无疑,但奇怪的是,为何不是悬挂黄龙旗?并且,什么时候上国也购置了西洋战船?”
“国师,叔父,吴尚书,这可如何是好啊?本王年幼,没个主意,这还得三位爱卿多替本王想想。”尚温闻言顿时脸色煞白,惊疑不定地说道。
若是有闽南的人在这里,一定会发现,这名年幼的琉球国王,竟然也操着一口六七成相似的闽南话。
那时因为琉球王国是以琉球人为主体的国家,除了琉球人还有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洪武二十五年,明太祖为方便贡使往来,赐闽中三十六姓移居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多为航海家、学者、工匠或其他拥有一技之长的人。
他们来到琉球后,得到上至王府下到民间的极大尊重,大多被委以重任,参与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并世代享有高官厚禄,成为琉球王国中影响很大的名门望族。由于居住在久米村,故而被称作“久米士族”。
在明清时期,琉球王国不断向南京和北京的国子监以及福州的琉球馆派遣留学生学习中国的语言,受这些人的影响,琉球人所学习的官话在语音上受到了闽语尤其是福州话的影响,严格地说是“福州的官话”。
汉字成为琉球王国官方文字,在与中国、朝鲜、越南的外交往来中皆使用汉语。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琉球士族的家谱等,都用汉文书写。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