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元闻言接过地图展开看了看,道:“如果不出意外,西康阿里那里的兰师信部应该已经进入叶尔羌地区了,喀什噶尔那里的萨木萨哈叛军有他们对付就够了,我们的任务是攻取伊犁后北上进驻塔尔巴哈台,防止沙俄南下入侵。”
丁鄂闻言抿了抿嘴,最后还是说道:“司令,咱们现在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恐怕难以为继。”
孙永元闻言也是眉头一皱,随即苦笑道:“没办法,喀什噶尔出了乱子,打乱了我们原本的计划,现在,就只能先从清军手中抢了。”
说着,孙永元指了指哈密、巴里坤和吐鲁番三地说道:“据情报显示,清军在这三地有大量屯田,而今又是秋收时节,只要抢了他们,咱们的长途运粮之累就会得到一定缓解。”
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说过:“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新.疆屯垦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早有认识。
清朝在新疆屯田始于清康熙、雍正年间,起初是以筹集军粮为主旨的兵屯,至新疆统一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包括兵屯、回屯、民屯、旗屯、犯屯等多种屯垦形式的农业开发事业,屯田范围和规模也比从前有很大拓展,不仅推动了新疆农业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还为新疆近代乃至现代农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而且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统治。
为了统一天山南北,彻底解除噶尔丹的威胁,清朝开始在巴里坤屯田。巴里坤,水草丰美,地处天山东部的哈密北部,是进出新疆的门户,早在唐朝就已成为屯田重地。
据军情局打探的消息,到如今,清军已经在巴里坤屯田的官兵达到两千多名,屯种田地近三万亩,不仅大量种植青稞,而且开始种植小麦、豌豆、水稻、土豆等作物,生产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巴里坤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