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头,活动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恰克图、内蒙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地区、莫斯科等地,其资本十分雄厚,声称其资产可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道路。
起初,大盛魁还不叫大盛魁。它是由三个山西商人:王相卿、史大学、张杰开设的商号,名字叫做吉盛堂,总号设在乌里雅苏台的清军前营,并在归化城和科布多有一个分号。
康熙末年,吉盛堂改名为大盛魁,并把总号也迁到了归化城,著名的大盛魁的牌子开始打响。
到了乾隆时期,准噶尔已经被打回了老家,无力再出兵进攻清朝。朝廷不再需要商人随军供应军需,但并没有将其禁绝,反而逐渐放开限制,这有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
为了对抗进入蒙古地区的俄国势力,允许蒙古部族与商人交易,显然有利于边关地区的民心稳定。
而且,民间的贸易早已成为惯例,无法杜绝,同时朝廷也可以从中收取交易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盛魁得以发展。山西商人凭借灵活的手腕和经济头脑,以买卖公道、注重信誉、服务周到著称,大盛魁逐渐发展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商号。
它的生意,无所不包,从砖茶、绸缎、药材到牲畜、皮毛应有尽有,号称“集二十二省之奇货”。
大盛魁商号是股份制,但它的股本很特殊,除了银股、身股外,还专门另设财神股和狗股,股东总计共有九十余人。
从三个创始人相继去世后,大盛魁便改为大掌柜负责制,也就是后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如今大盛魁的大掌柜是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人秦钺,他在任期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