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那些抗拒剃发易服的无数百姓。
再后来,为了避清帝胤模讳,三姓公孔胤植改名孔衍植,再度表明了对清廷的耿耿忠心。
三姓公公孔衍植如此识大体顾大局顺应历史潮流,怕是连汪斤卫吴三桂之流的也要伸出大拇指啊!
孔家如此识相,清廷自然少不了封赏,孔府一门更是得势,至于老祖宗所言“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乃教化万民之语,非孔家治世准则。
纵观孔府历史,越是外夷戎狄,越是恩赏有加,元成宗上台后封孔丘先生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顺治皇帝当政之初,更把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使这种逐步的吹捧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孔府也跟着沾光无限。
如今也一样,眼看着讨虏军已经成势了,代替第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庆镕管理孔府的于夫人便连忙召集孔家一众主要任务前来商议了。
于夫人是乾隆时期的大学士、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女儿,前孔府衍圣公孔宪培的元配夫人。
于夫人为孔宪培先后生了两个女儿都没能活下来,此后再无所出,孔宪培也没再娶,衍圣公的爵位却要有人继承,为此,他将胞弟孔宪增的儿子孔庆镕过继为嗣。
乾隆五十八年,孔宪培去世,第二年,孔庆镕袭爵,诰授光禄大夫。
孔庆镕自幼聪慧,才华出众,口才也好;而且懂礼仪,尊长亲,质朴厚道。他视于夫人如生母,“孝行诚笃,伺候其母,出入起居不敢有违;躬侍寝疾,夜不解衣。”
孔庆镕承袭爵位时只有八岁,如今也不过才十一随,管理孔府的大权自然落在了于夫人手上。
如果于夫人够聪明的话,应该扶植孔家子弟协助管理,这样既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