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待的久了,这些学子们也都发现了,秦国看着挺刻板的,但这种刻板下的国家就很条、很顺,丁是丁,卯是卯,没有人情味,但也很少冤假错案。
这就是秦国推崇的法家治国下的社会了。
平原君从穿着上,一看就是贵族,还是大贵族,围观的学子们都在猜测他到底是犯了什么事才能得到秦骑兵的如此待遇。
荀子挺为难的,平原君拉着他的袖子哭嚎,要是在赵国或者在齐国,荀子还能问候平原君两句,然后依靠自己的面子将人暂时留下。其他国家是君王为大,在秦国,则是秦法为尊,贸然截留秦王要要的人,是犯了秦律的。
他现在是在秦国,既然他人在秦国,就要遵循秦国的法度,秦王要的人被他截留下来,那他就是在挑战秦王的威严,挑战秦法的权威,荀子不是不敢,也不是不能,而是没必要。
秦王又不是要杀平原君,秦王是要请平原君去做客的。荀子是要参加秦国的朝议的,对现在秦赵两国的局势,荀子心里门儿清,从荀子学的礼上来说,韩国固然不对,赵国,也没占理到哪里去。
而且,从他在秦国这两年来看,秦国,在秦法的规束下看着很死板,但其实秦国非常包容。
这一点,从秦国能毫无芥蒂的重用外国人才和接纳异族、接纳他国人就能看的出来,秦国,是真的做到了海纳百川的境界。
甚至韩人无信,秦王都能特下王令,让秦人继续对归秦的韩人一视同仁,秦王的胸怀,可
见一斑。
若是果真秦国无道,平原君遭受的是无妄之灾,让荀子遇到了,荀子定要去找秦王辩论一番的,但现在嘛,荀子对平原君说:“平原君何故做此姿态?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