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
在这些士人来咸阳前,要先经过当地郡县考试审核推荐。“学院——学府——学宫”三级考核推荐制度要借着秦王这三年求贤令,推行到全国。
秦王政在江淮平原建立了两个郡。朱襄正好在江淮平原修复楚地的农耕基础建设,两个郡的学府一级的考核,都交给朱襄负责了。
朱襄根据在楚国贫寒士人宁愿冻死也不用棉花棉布的事,想好了最后一道策论大题——“根据楚国贵族为了赚钱强迫楚人种棉花造成饥荒,最后将锅全部推到棉花上,导致楚人冻死也不用棉布一事,从‘天灾人祸’角度写一篇规劝国君的策论”。
朱襄顺便把这个题目寄给了秦王政,督促秦王政也写一篇文章。他要检查秦王政有没有荒废学业。
秦王政看到信后,双手交叉,下巴搁在手背上:“寡人都快当秦始皇了,为何还要写功课?”
张良和蒙毅各做各的事,都不理睬嘟囔的秦王。
嘟囔归嘟囔,秦王政还是捡起了书本,认认真真准备写策论。
自己给自己献策.jpg。
秦王政还从朱襄给他布置的功课获得了灵感,想好了他在咸阳宫取士的策论题目——“天行有常”。
“秦国和其他六国同在一片地方,经历的都是同样的天灾,为何秦国越来越强盛,六国越来越衰弱?”
这不是简单吹捧秦国几句就算完事。秦王政要考核的是士人对秦国救灾具体措施的了解,以及能不能推陈出新,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用这个题目,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政治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