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国政大事自有朝堂众卿操劳。我在政务上并无太大才华,就不献丑了。你在咸阳学宫这一月,可能也会跟着学子下地。农桑乃国之重事,若不知农桑,便不知如何利民;不知如何利民,就不知如何国富。”
张良如何成为一代名相,性格大变?
不是刺秦,不是复赵,而是看到了秦末的生灵涂炭。从刚追随刘邦时只是“暂时”辅佐刘邦,一心复韩相韩,到后来阻止刘邦分封,承接秦制,张良的改变几乎是天翻地覆。他的人生重心,也从韩国韩王转移到了天下庶民。
黄石公只传了兵法,人生理念和治国思想是张良自己的。
小张良也是张良,朱襄一顿棒喝让他提前醒悟,他或许会提前成为“留侯”那样的贤良。
朱襄愿意提点,张胜和小张良兄弟二人当即十分殷勤地求学。
朱襄看着小张良那副充满求知欲的双眼,心里不由一叹。
若小张良提前成为“留侯”那样的贤良,恐怕会提前痛苦很多年,原本史书中记载的性格肆意脾气火爆的贵公子,恐怕就不会出现了。这对小张良而言,或许不是一件好事。
清醒,就伴随着痛苦啊。
而且史书中的张良有刘邦,这里的张良不一定会侍奉灭韩的仇人。他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痛苦中。
历史改变,有失意者奋起向上,也会有原本的得意者坠入尘埃。
朱襄心里感慨一声,收拢心思悉心教导张家兄弟。
不想未来,只说教导聪明的孩子,朱襄心里还是很愉快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