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小吏们一边用朱襄的名声来安抚流民,一边用苦役来威胁他们听话。
楚人听到小吏的话之后,大多会跪地叩首感谢朱襄,小部分表情唏嘘。
那小部分表情唏嘘的人,多是楚国底层士人。
这次灾难波及很广,许多底层士人,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小地主都破产了。
能跨越楚国大片领土,渡过长江,来到南秦的人,大部分本身还是有些本事的。生活太贫苦的人,有的来不及出发便倒下,有的饿死在了路上。
就算是逃难,能逃出生天的人,大部分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特别是以宗族为单位逃难,最容易逃出来。
朱襄知道会有许多士人来南秦。他让官吏登记流民户籍的时候,特意把会自己写名字的人记录下来。
他还张贴告示,在流民中招募临时小吏,与南秦官吏一同管理流民。
能做临时小吏的人,都是南逃的楚国士人。有些甚至祖上还做过大官,只是现在沦落成了庶民。
这些庶民,才是能入大部分士人眼的真正“庶人”。
朱襄亲自见了流民中的“首领”,然后许诺他们会建立流民的村落,让他们成为村老,重建宗族。
封建时代的生产力,使官府不可能将权力下放到最底层。村镇一级的秩序,都是庶民以宗族为纽带自治。
朱襄要尽快让流民稳定下来,就要迅速重建村镇一级的秩序。帮助他们重建宗族祠堂,就是最快捷的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