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冲着赵不息今天说的这些话,无论是为了周禀的遗愿还是为了和法家接着斗,他淳于越,今年绝对不能死。
要死也得再撑两年,等他再教出来两个弟子,熬死了李斯那老不死的以后再死。
赵不息眼尖,一眼看出了淳于越眼中的斗志,心满意足拍拍淳于越的肩膀:“这样才对嘛。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啊。您不好好奋斗,大秦怎么能强大呢?”
论起教书育人的本事还是得儒家,赵不息想要普及基础教育,儒家是很好的工具人,这些儒家人最喜欢收弟子,各个恨不得都如孔子一样收三千的徒弟,只要能把他们利用起来,普及教育难度将大大减少。
赵不息心安理得压榨着老头,丝毫没有愧疚心。
临走之前,赵不息忽然回首,对淳于越道:“我曾经听一位先生说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玉碎而不改其白,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
周成璋虽死,可断玉关还在,断玉关中被他保护的黔首们记得这块“美玉”,这块美玉就还在。
在赵不息的背后,淳于越愣了一阵,随后边哭边笑。
……转眼,年就过去了。
扶苏要再回九原关,和他同行的人有淳于越和愿意跟随淳于越去边关的十几个儒家弟子,还有哑娘。
“哑娘,你留在咸阳不可以吗?”赵不息觉得淳于越应该去边关发光发热,却不太舍得让哑娘离开她。
她总担心会有人欺负不会说话的哑娘。
哑娘对着赵不息笑笑,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和炭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