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家里要有些家资,穷人不能当官。史上的韩信就是因为穷所以“不得推择为吏”。二是要会书写、懂法律。三是年龄要在壮年,也就是十七岁以上。
当然这些主要是选拔基层小官吏的,等级高一些的官员主要还是靠世袭和推举。
愿意将孩子送到黑石学堂读书的小官吏本身自己的官职就不够高,没有推举官吏的资格,他们的孩子想要当小官吏就要“会书写、懂法律”,也就是要考试。
咸阳身为当今的秦朝都城,想要在这里选上官吏的难度可比河内郡高多了。在河内郡,只要能书写,略通秦律就能成为小官吏,在咸阳就不太行了,咸阳是如今秦朝的都城,整个秦朝最顶尖的人才都汇聚在这里,竞争激烈多了。
一些小官吏的孩子为了还能继续当官吏而不是沦落为寻常黔首,就只能拼命卷了。
可当一个考试到了需要卷的地步以后,那就比的不只是对秦律的熟悉了。
朝廷只需要三个官吏,但是有三十个人来报名,那朝廷就能好好挑一挑了,要求会书写,那就要挑书写最好看的一个,要求要通秦律,那就要能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决断而不是只会干背的那个。
这时候就比较尴尬了,孩子考不过人家,难道自己就要眼睁睁看着自家阶级下滑变成普通黔首不成。
赵不息招收学生打的招牌就是“包教包过”,虽说大部分小官吏都不太相信,可还是有一部分急红了眼的家长相信的,把自己孩子送过来上课。
给这些人上课的人就是陈平。
陈平已经进入了秦朝廷为官,并且靠着赵不息的“亿”点点支持和自己本身的能力,短短大半年时间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