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已经遥遥升起,说是日上三竿(上午九点左右)也不为过。而这个时候,也正是各行各业忙碌的时候。
路上行人匆匆,有买有卖,好不热闹,这倒是因为半年前新到任的袁太守施行的兴农商令有关。农商令鼓励农民劳作,商户生产。只要是勤勤恳恳的农户,得到三老的认可,一个季度下来不但能从地主处获得酬劳,也都能得到涿郡府的补贴,若是收成较之往年有所增加,还会有额外的奖赏。而对商户来讲,涿郡各县内经商的小贩不需要跟农户一样办理生产户籍,但凡是涿郡百姓,牟时(早晨五点)开始直至戌时(晚上九点)均可以在指定的几条大街上做买卖,并提倡以物换物,而他们只需每日牟时或午时到各街口的巡查处缴纳一文五铢便可。但只一点无论农商不得私贩粮食,粮食必须跟当地乡、县的府衙做均价收购。而各处的粮店也交由衙门进行监管,可以正经做生意,但不得欺行霸市。以上若有违反,无论是谁便直接入
狱,决不姑息。而对于大的商户店家,郡府鼓励生产,每多招一个难民行商,便能从府衙得到一定的免息或是其他奖赏。
此番政策一下来,既禁止了囤积居奇的奸商,也提高了广大农户的收入,既鼓励了市场交易,也促进了市场繁荣。
从广义上来说,无论底层的农民小贩,还是中层的商户店家都对此令闻风响应,津津乐道。这边是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也许只有部分土地主和倒卖粮食的大户才会消极对待此事吧,不过如今别说涿郡,便是这幽州的南部之地,便都已是他袁家之地,不遵从又能怎样呢?
这不,此刻正阳街上正有一个摊位的小贩正在张罗着自己的草鞋生意。可是这个摊位较别的摊位不同,照理说农忙时候,一个摊位也许每户每家只有一人白天会选择以物换物,或是女人带着孩童,或是老人一早便来了,做点小生意,以维持家用。而这个摊位却很有意思,却是两个年富力盛的成年男人。右边一个坐在一尺来高的小竹椅上,竟是个蓄了满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