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那日杜庭誉便要于她详谈的,但是却知晓了元蘅扮男装入文徽院之事。之后的这些日子,杜庭誉常常惋惜,为何有如此经世之才的人,不是能参加科考的男子。
“老朽对元姑娘你在衍州的事也略有耳闻,能在安危一线之际守城,是有治军之才的。”
“司业过誉了!”
元蘅不明白今日这一顿夸赞究竟是什么意思,“只不过是生于将门,耳濡目染,略通晓一些治军之事罢了,称不上才能。我自小没能随父亲习武,实在是遗憾,对于军中事务只能说略通皮毛。”
杜庭誉淡笑:“谁又说军中之人个个要能驰骋沙场呢?军中的军师、兵部官吏、上至陛下,都是如此。衍州人信奉指望于元氏,战乱时有元氏之人能站出来定心,已经很好了。”
虽不知他今日这些话是真心实意,还是无关紧要的场面话,但是元蘅仍旧有些动容。
有侍从跨过遮挡的屏风,上前来斟了两杯茶。
碧绿的茶汤,味道却极苦,元蘅没忍住皱了眉。但是那股茶香于舌尖打了个转,最后竟慢慢回甘,品出浅淡的茶香来。
她将茶盏放回去,并不多言。
“早先便收到褚阁老的书信,说他在衍州收了徒弟,如今一见,我便明白他的所想了。”杜庭誉手腕晃动着杯盏里碧色的茶汤,像是在与故友叙旧一般提起褚清连的名字。
元蘅知道师父会与启都中人来往信件,那些信件多半也是她托人送往启都的,但是她没想到那些书信中也会提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