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可以,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标注作者的所属单位来表示我们的这个专题是的确有大学生在参与。”
和《京城青年报》达成合作之后,《京城晚报》和《华夏青年报》那边就没有什么阻碍了。两家报社由于他们的性质当然不会做专题报道,但是他们表示会将专题内的优秀稿件予以转发。此时国内的报社受限于传输能力,所以除了少数大报能够做全国发行外,大部分地方媒体就真的只能影响所在城市和周边地区。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绝大部分地方性小报社也能活得很滋润,毕竟不需要面对来自大城市媒体的降维打击。
林冬梅这边和三家报社谈妥之后,结果校刊编辑部异常热情地找上门来。因为担心这个优秀专题最后被校外媒体抢先发表,校刊编辑部居然表示可以为这个专题专门出一个号外特刊。听到有如此好事,林冬梅少不得和校刊编辑部谈下不少有利于大通社这边的条件。而且因为是特刊,所以林冬梅立刻在专题会上提出扩大报道内容的要求。
报道组那边自然是没有意见,能够让更多的稿件发表,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利好消息。而编辑组这边则是喜忧参半,参加了专题的编辑们自然也是高兴的,这等于是给自己增加资历的好机会,但没参加专题的编辑们则仿佛是集体吃了大柠檬。
又是和大报社联合制作专题,又是校刊编辑部允诺制作特刊,这下编辑组里那些没有参与进来的编辑开始各种怪话。甚至有编辑开始公开说林冬梅资历不够,希望林冬梅“主动让贤”。这个早就在当初会议上被驳斥的理由又再度被拉出来说三道四,林冬梅当然晓得这其中的利益已经让一些人完全不顾体面了。
于是在一次大通社的理性会议室,林冬梅在会议最后申请了发言。
“最近我听到了不少有关我的闲言碎语,所以我决定在这里做一个回应。此后我不想再讨论这件事,因为你们闲得仿佛那些长舌妇,但我没有时间陪你们。”林冬梅冷冷的语气让一些人的脸色一紧。“专题是我想的,合作是我谈的,到底是谁给了你们勇气来‘摘桃子’?而且我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