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桃源乡的地方是主角的故乡,他因为幼时遭受霸凌而逃离故乡。而又因为自己唯一的哥哥离世之后将他的儿子托付于他而不得不重返故乡。虽然男主角试图与自己和解,与这个家乡和解,但是种种现实让他无法超脱。虽然林冬梅最后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结局,但是编辑们都认为男主角应该在侄子考上大学后选择了自杀。只不过为了不让原本就致郁的小说更加让人郁闷,所以林冬梅没有直接捅出最后一刀。
《回家》不出意外在《钟山》新年的元旦刊上作为重点推荐小说发行。林冬梅接连两部作品在《钟山》获得推荐,这让国内的评论家们纷纷关注起这个新兴作家。不过等他们读完林冬梅以穆寐笔名发表的《狩猎》、《救赎》和《回家》三部小说后,纷纷为林冬梅唱起了赞歌。林冬梅的小说有一些当下流行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但同时还更具有先锋性。和那些寻根小说、反思小说风格迥然不同,这些都让评论家们兴奋不已。
“冬梅,你看看,连《文艺报》都对穆寐大加赞赏!”郑明明高兴地说道。
在林冬梅的室友里,郑明明是对文学兴趣最大的人。同时郑明明自己也在尝试创作作品,她目前有几篇散文在院刊校刊上都有发表。只不过郑明明野心勃勃地想挑战小说,但直到目前都还没有完成一部,这倒是让林冬梅觉得有些遗憾。
“《文艺报》居然评论穆寐的小说了?”林冬梅有些吃惊地借过郑明明的报纸看了起来。
《文艺报》是文联的机关报,其对普通人影响力当然不及那几份大报。但如果在文艺圈内部来说,《文艺报》的影响力那可是非常大。再碍于《文艺报》的机关报性质,所以这上面的评论基本代表文联官方的一个态度。穆寐作为一个出道不到一年的新作者就被《文艺报》予以表扬,这让不少作者和编辑也开始关注起穆寐这个作者来。
有了《文艺报》的报道,林冬梅很快就收到了好几封约稿信,而这些约稿信都是来自国内最顶级的文学刊物。不说《收获》、《当代》、《花城》这些刊物了,甚至连作协的机关刊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