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摞,黑白的,带字画的,或者是许多成捆的报纸。
阮秋没有学可以上了。阿婆想了想,走街串巷的李哥见多识广,便托着想给阮秋找个活儿干。
李哥的大名叫李锐,三十多岁,精壮黑瘦,老家在县城,最早的时候是肩上挑着个担,一前一后两个竹编箩筐,挑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从城里回来。
后来李哥也精进了自己的“设备”,搞了个有篷子的大三轮,用竹板隔开后面的格子,除了贩卖些日用品就是收购些土特产,兼带着还卖糖。
卖糖这种事技术含量不高,也不需要什么体力,制作工序也简单:大麦铺在地上,浇湿让其发芽,舂碎再磨成浆,等熬出糖水做成糖糊,浓缩扯得发白,麦芽糖就成了白麻糖。
李哥是个孩子王,阮秋小时候也常围着他打转,后来知晓阮秋家中出了事故,更是敬佩阿婆的仁义,二话不说就带着他,也不用阮秋自己去熬糖浆搞什么糖糊,只给了他一个铁板一把铁锤,给了阮秋一个箩筐,教他去四处收东西卖糖。
“这个东西简单。”
李哥拿着那个铁板向阮秋展示,铁锤砸在上面,发出清脆的“叮叮”响,“你就用这个招呼就行。”
阮秋就这样背着个箩筐,装着满满的糖,塞着几本阿婆捡回家的书,就这样开始走街串巷卖糖。
李哥照顾他,知道阮秋是个小结巴,于是阮秋都不用说话,一天找个地方拿着小锤砸,用清脆的响声招徕客人来卖糖。
阿婆很为阮秋高兴,但同时她也嘱咐阮秋,有的地方可以去,而有的地方要少去。
“凤凰街不去。”阿婆的双眼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有些浑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