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也是美则美矣,意境也不错,但和这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样,这不都是给自己的催命符吗?
这李煜……
刘彻摸了摸下巴,现下他倒是突然能意会到天幕说的后一个“作”究竟是何意了。
第110章 雅俗共赏
【李煜最出名的,其实还是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著名的”愁”之词,发表之后,直接将自己愁死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啊愁,愁到据说赵光义听到这首词之后,直接让李煜魂归了故乡而去。】
【所以说,这词上升到了士大夫的层面,大概还要感谢李煜在国破家亡后,仍是不懂何谓“寄人篱下”的“纯真做派”,于是这作词的规格和格调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从李煜这里开始,词开始正式进入更兴盛的时期。】
【但先前我们说到诗和赋的时候提到过——诗之所以能够一直流传下来,是因为诗是百姓的诗。】
【那同理也是一样,词想要流传和兴盛起来,只在士大夫那边有个良好开端可不行,最重要的还是要走到百姓中间去。】
百姓啊……连一种文化的发展和兴起都少不了百姓,最重要的也还是百姓。
若不是天幕说起这些,恐怕他们也不会意识到,原来普天之下的百姓,不是身如草芥,也不是飘若浮萍,他们存在于历史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更是那最重要的传承纽带。
【先前我们也有讲过,北宋时期经济繁荣,所以娱乐更加兴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