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关系而已,但也不免让李世民对这李贺更多了几分关注。
【当时韩愈正倡导古文运动,流行写散文,而不是写诗,但李贺18岁的时候,找到韩愈,将自己的诗作递给对方看,也确实惊到了韩愈,而这首诗作,就是必背的千古名篇——《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好!”
才听完,李世民就当真不由得叫了声好,这首诗可太对他胃口!
绝妙啊。
【四句诗,第一句烘托的紧张气氛,第二句战争伤亡的惨重,第三句继续浴血奋战的沉重,还有最后一句誓死报国的决心,简直是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感受,而这首诗,才是一个18岁的,没上过战场的少年所作。】
【所以简直让韩愈爱才之心顿起,也因此,李贺可以说是一战成名,还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
【但先前说了,李贺简直是倒霉的代名词,就在这时,李
贺的父亲病故了,他要回家去守孝三年,古代丧制规定,这期间可不能任官赫尔应考,也不能嫁娶,所以李贺在三年后,才能再去参加科举考试。】
【这有时候吧,从来没得到过,比得到再失去要来得好一点,而得到再失去,又比即将得到却错失过去好那么一点,李贺就属于最后这一种情况,他顺利过了府试,也入围了殿试,可悲剧就发生在了殿试之前——】
【因为有个很扯淡的理由,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而晋肃和进士有点同音,所以有人说李贺应当避父名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