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争的惨烈。这最后两句,当真是让人观感复杂。
【杜甫还是想求个一官半职当的,只是他最后求来的官职,却是个县尉,说好听点,这县尉是官场的起点,可实际上就是个九品芝麻官,而且由于主要负责收税,征兵等,无异于是欺压百姓的官职,所以杜甫不想去上任。】
【也不止是杜甫,当时很多诗人都不乐意担任这样的官职,比如之前的高适,直接就辞职不干了。】
【于是这之后,朝廷又给了杜甫另一个官职,即兵曹参军,虽然也是个小官,但有了之前的对比,杜甫也就接受了。】
【只是赴任之后,再次回家探亲的时候,杜甫才发现,自己的小儿子竟已经饿死了。】
”什么?!”
“我……”
还是青年的杜甫,着实怔楞住了,虽说安史之乱不会再发生,未来的发展际遇也不会再像天幕讲的那样,可突然听到这里……他未来的小儿子竟会被饿死,还是让杜甫一阵震惊和愕然。
【小时候靠家里,长大了没工作,还经常不着家。不可否认杜甫的确忧国忧民,但也着实不应该太过忽视对家庭的责任。】
【于是在发现自己小儿子被饿死后,杜甫悲愤交加之际,写下了又一首长篇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其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句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整篇诗表达了很多情感,有对杨国忠祸国殃民的愤怒之情,忧国忧民之意,不愿放弃的决心,还有抨击权贵享乐,百姓遭罪的现状,以及对自己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