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南边兵力虽要比北方兵力弱许多,可总归是要打仗,百姓人心惶惶,各州县隔岸观火,静待帝命。
扬州为大黎富庶之地,两军僵持在扬州附近的回城外,皆不敢轻举妄动。
朝中众臣皆上奏谏言,即刻起兵助淮南平乱。
二皇子却力主按兵不动,朝臣无法,只好建议再出使臣前去睢县谈判,而睢县的北境之军还是那副说辞,不见帝王不肯退兵。
眼见扬州将乱,康王终是手持帝王虎符,下令从关内调兵前往淮南平乱。
满朝文武俱是惊诧,无人知晓康王何时拿到的虎符,但虎符可令天下之军,只得先遵照其命令行事。
然而帝王始终不出,朝中疑声更盛,康王无奈,只好拿出圣上亲笔诏书,以堵住悠悠众口。
可就在大军出发前一日,北边却忽然传来消息,言宁国公沈正忠于居庸关集结兵马,准备南下。
兖州与青州刺史得到消息,立即备兵于两州边界防范,纷纷去信京城请求援兵。淮南富商闻此风声,皆向外逃窜,一时间前往关内和岭南的官道拥堵,匪乱四起。
康王妃膝下共三子两女,还有一子为妾室所生,除了长子谌良在京中,二子在西境平乱,其余子女均留在淮南平城。
一日夜晚,一支军队护送王府亲眷悄然离开平城,却只带走了王府的嫡子嫡女。
沿途逃窜的百姓实在太多,护送的军队只能一路开道,以最快的速度往蒲州而去。
然而没等出淮南,却在沿途遭遇贼匪。而那匪徒不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