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左宗棠怎么样?”
载淳想了想:“都很能干。”模模糊糊的印象,便是如此。
蕴珊道:“臣妾倒觉得,曾文正(曾国藩谥号)死得憋屈,李鸿章则油滑不厚道。左宗棠太过意气行事,不大度。”
载淳笑道:“这三个人我都见过,尚且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你见都没有见过他们,何以晓得这些呢?”
蕴珊道:“见微知着。皇上看这天津教案,当时西边儿额娘任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就是要他去接替曾国藩处置天津教案的,他上任之后迟迟不到天津,为的就是不接这烫手山芋,好让骂名都由曾文正一个人担。后来果然朝野“卖国”的骂声都砸在了曾文正一个人头上,这时候李鸿章和左宗棠两个人,名份上还是曾文正的学生哩,也跳出来跟着骂他。”当然,她没有说她这几个月来侍奉慈安太后时从太后口中听到了多少消息。
载淳道:“是这个理儿。可曾国藩在法国人面前做了软骨头,回来挨骂也是应该。”
蕴珊道:“皇上看,这事儿,开头处理的是崇厚,曾国藩是跟着崇厚的路数做的,最后李鸿章收尾,做出来的结果也与曾国藩当初的意见相差无几,为何独独曾国藩挨了骂呢?皇上再看,这事情,曾国藩处置得真的不对么?从总理衙门附片里头刑部录的口供来看,曾国藩当时是下了功夫调查,确认法国传教士办的育婴堂并无诱拐伤害孩童之举,一切起自谣言。百姓之中造谣生事而致无辜者枉死、甚至引发两国冲突的人,难道不该论罪么?而且曾国藩何时软骨头了?他谈判时是怎么跟法国人说的?他说天津官员虽然有处事不当之处,可官员们不但没有下令动手杀过一个洋人,反而自己差点儿被法国领事开枪杀了,现在法国人还想让大清杀这些官员是不占理。至于最后论罪民众的人数,曾国藩最初报上来,说的是‘应正法七八人,应治罪二十余人’……”
她没有再说下去,但载淳看过折子上的朱批,知道是慈禧太后认为处理得太轻,杀的人太少,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