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偏偏他异/见最多!又动辄举荐洋人当差,又动辄管我用钱。他这辈子就干了一件让我舒心的事,就是前几年授意丁宝桢斩了安德海!”
蕴珊暗叹,若不是恭亲王竭力操持,当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还不知怎么收场,你的皇位如今有没有,都是另一回事。但这忠言想必太过逆耳,她只得换成圆滑些的说法,问他:“皇上可知道,当初皇上的年号原定为‘祺祥’,为什么改成‘同治’?”
载淳道:“我那时约莫六岁?怎么知道他们大人们是怎么想的。皇额娘问我好不好,我点头说好,就改了——就算我说不好,他们难道听我的?”
“臣妾听说,当年提议要改年号的,正是恭亲王,‘同治’出自《尚书》,‘为善不同,同归于治’。恭亲王是想着,大清上下不分满汉团结一心,共同效忠在皇上御前,重整河山。不只是汉人,若洋人堪用,那便用,不计较什么华夷之别,只为社稷好。此外,还暗含着激励皇上励精图治的意思。‘祺祥’乃是天意,天意难求;‘同治’却是人力,事在人为。”蕴珊见载淳面上渐渐难掩不耐烦,便哄他道:“连恭亲王这样‘老顽固’,都有包容西夷的心胸,皇上何不也容下这‘老顽固’呢?只要他能帮着皇上治国,皇上便为了大清,留着他。臣妾想着,皇上年富力强,又有聪明才智,再得了这能干的大臣可供驱使,只要皇上稍稍肯在国事上费心,必然能成中兴之主。等天下真正太平了,那时皇上便有功夫多多陪着臣妾,那时臣妾伴在皇上左右,才真正开怀、安心了。”说着慢慢倾倒,偎在他怀里。
载淳听她的柔软话音,是既依恋他、又看好他的意思,心中十分满足快乐,便低头亲一亲她的前额,说道:“我听你的便是。我如今才知道你做皇后的不易,原来心里有这么重的担子。我来陪你一时,能耽搁多少国事?你便心里不安。”
“我是后妃,按规矩,干政是不好的,在政事上帮不了皇上的忙也就罢了,总不能还牵绊着皇上,给皇上添倒忙。”她试探着说出来,又小声找补道:“嘘——臣妾前头说错话了,皇上可千万不能在两位皇太后面前说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