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中有变,不敢出门涉事。
御街的尽头是皇城的东门,平素众臣入朝时皆行此处。
立在?东门之外,隐隐能见皇城之内最大的祭祀宫殿燃烛楼,因平素烛火明耀,先帝便为东门挂了?一块匾额,称此处为“明光门”。
现今燃烛楼中无人点火,一片漆黑。政事堂诸臣得了?消息,都守在?明光门之前,禁军和?左右林卫持剑肃立两端。
落薇来前,玉秋实身后的豪爵世家正与台谏的文臣吵得天昏地暗。
汴河湍急,又是冬日,储君尸骨遍寻两日不得,怎会有生还之机。兼之帝崩突然,未能留下遗诏,谁来承继大统,成为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因而众人甚至来不及商议先帝和?先太子的丧仪,便聚在?了?明光门前。
承继是关乎国祚的大事,诸臣心中十分清楚,眼下稍有不慎,便是一场牵连甚广的流血政变。
皇长子早已之藩,承明皇太子行二?,三大王宋溢之母为世家女,又与世家结亲,因而有爵人户如今皆道,论及长幼齿序,皆应由三大王承继。
但三大王于文墨一道无甚天赋,资质庸碌,在?资善堂时便不为众位先生所喜,故而文臣不满,商议后道五大王宋淇钟灵毓秀、天资非凡,比三大王更合适些。
至于四大王,是个吊儿郎当、沉溺美色的纨绔子弟,先帝训斥过许多次,七王年岁太小,众人皆不做他想。
一派道三大王庸碌,无治国理?政之才;另一派则道五大王沉溺书法绘画,是玩物丧志之相。
两派正是争执不下,苏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