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惜听他讲自己的经历。
“黄粱一梦,信而有之。”唐朔感叹道。
一看见俞惜,往日不能摆脱的记忆全都涌到唐朔眼前来,叫他又悔又恨。
那时候唐朔还只是阆州城里一个普通书生。俞惜的父亲俞谡是本地的抚军司马,他是探花出身,才学人品在本地都具盛名,向他求教的学子络绎不绝,唐朔也是其中之一。
两家住得近,俞谡又欣赏他,因此来往得颇密切。有时候,探讨学问过了时辰,俞谡会留他在府中用饭,唐朔便能时常见到他的夫人董氏,女儿俞惜还有小儿子俞芝。那时候,俞惜也不过八九岁,还完全是个孩子,瘦瘦的,像棵豆野树,不过不怕人,常常作小子打扮,活泼好动,又说又笑的,俞谡也不恼。
俞谡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他有意给女儿找一个托付终身的人,唐朔入了他的眼。年轻的人,相貌清俊,人又聪明肯上进,家世不算绝好,但也算小康。和京中那群浮华子弟相比,这人俨然是一脉清流。
再者,俞父担心自己撑不到回京的那天。
俞家是簪缨世家,俞父学问名望又好,对唐朔来说,这本是一门难得的好婚姻。唐母知道了,也赞不绝口,两家默认结了亲,碍于俞惜年纪小并未正式定礼,不过往来更密切了。
俞父把唐朔当成真正的女婿对待,倾其所学教授,唐母也把俞家当成真正的亲家,隔三岔五亲自上门嘘寒问暖,俞父生病,就派儿子到塌前侍候汤药。
这样持续了三五年,直到俞父病逝,俞家人跟随灵柩回了上京。两家的来往这样才少了,不过每年会来往几次书信问候。
又过了三年,唐朔上京赶考,考前到俞府拜会董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