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大难处:一则,这官品不能太大,也不宜过小,不好挑;二则西南那边在京定有眼线,本该上朝或是在衙的人突然告假,风吹草动,引得警觉,让对方提前做了准备,便会处处掣肘;三则她也不放心旁的官员会否反被收买,沆瀣一气。
正为难间,冷不丁的,沈长青前段时间在她批阅奏折时随口说的风凉话,从脑海中冒了出来:“成日呆在寸许皇宫就能治理万里河山,倒也是件听起来颇为烦闷的奇事。”
确实。她长这么大,最远也就去过距离皇宫百里之外的昆仑山——祭天一日游。
会烦闷吗?自然会的,却也没到无法忍受的地步。但周粥却忽然因着沈长青这句话,想去看看自己治下的河山了,是要看看那活生生的大山大川、万家灯火,而非地图上了无生机的线条和奏折上毫无温度的笔墨。
“唐爱卿,朕与你一道吧。微服私访。”
“陛下?”唐子玉没料到她有此一说,吃了一惊,才要说不妥,可转念一想又觉倒也无妨。周粥登基已满一年,撇去崇州一案不提,可谓朝政稳固,无内忧亦无外患。先帝时也有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的先例,走这一趟也算一举两得。
只是如何才能避人耳目?纵使称病不早朝,没两天就会被那些嗅觉敏锐的家伙捕捉到不同寻常。
周粥倒像是看穿了他的疑虑,当即成竹在胸地一扬眉:“这金蝉脱壳的法子朕都想好了。下月小姨的生辰便到了,朕可以贺寿为名,携后宫诸眷移驾她在京郊的别院小住两月,正好她那儿也有汤泉,就说朕顺带去避暑一段时间,不为过。你、百里墨和阿燕都去,查案嘛,仵作和护卫是必不可少的,到时离了别院启程去西南,再转换身份,朕与他们都扮作你的随从,方便行事。”
可话音才落,对面唐子玉却忽然打了个响亮的喷嚏——酸味冲的!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