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关于长公主的府邸和赏赐都整理了条陈,递给了皇帝。皇帝看了眼想起中秋节还没有给赵幼澄赐礼。
杨寿山就是去送这些赏赐,被赵幼澄留下喝茶,杨寿山看到画册,赵幼澄就顺势送给了他。
“殿下什么也没说,只说是在姑苏住了这么多年,学问没学到多少,只知道这些俗务……”
赵晖朗声大笑:“这可不是俗务,阿鲤聪慧胜过多少儿郎,多少书生才子只知道锦绣文章,而不知民生多艰,赏,重赏!”
杨寿山一脸喜色,只管应和。
赵晖喜爱极了这一指厚,一臂宽的额画册,简直爱不释手,直到起灯后还在看,并且单独召见了吕匡,吕匡已经将近古稀之年,但耳不聋眼不花,十分康健。
赵晖见人进来,连招呼到:“爱卿快来,朕新得了一个宝贝。”
吕匡不解,过去凑近去看了片刻,激动问:“陛下从何得来?”
赵晖有些得瑟:“我家阿鲤编写的。”
“长公主殿下?”
“早听说,她在明松先生处学问倒是学的一般,只是丹青上颇有些天赋。没想到她的心思用在了其他地方。”
赵晖今日心情很好,江南地远,他亦不曾去过,民生是从户部和各省衙门的奏章中知道个大概,山水景致也多是画中寥见一二。
但是阿鲤的这本画册里的民生杂谈,江南六府介绍的详之又详,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苏州府的水运码头、江宁的繁华、扬州的豪奢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