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
我们不能把他认为完人,说他写的史记全都是对的。
他和李广一家的私交,被汉武帝下了腐刑,以及他的阶级身份,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写出来的东西。
不过,正因为如此,我很敬佩司马迁。
毕竟即便是有私人情绪在,他还是做到了史学家的操守,完整的记录下来了卫霍的功绩,没有乱写,也没有移花接木给李广。
《史记》纵然有些许问题,但瑕不掩瑜,它在中华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
这样一个评价,让刘彻等人感觉十分古怪。
这种既批评他的错误,又肯定他的价值的双重评判方式,与现在相差极大。
从周取代商,周公制定,推广礼乐,建立典章制度。著作《尚书》,创造性的将德行与天命相连接,提出君主勤政爱民,修德行,可得上天保佑后。道德便成为了华夏民族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并逐渐深入人心。
随着发展,一些人开始熟练的使用道德攻击手段,即:挑出他的错误,从道德上贬低一个人,进而否定他所有的成就。
这方面,手段最为熟练的便是儒家。
对于这些人来说,天幕的评判方式,是他们极为难以接受的。
太学
听到这里的董仲舒极为不满:
“史家秉笔,为尊者讳,却不可妄改。此人品德底下,如此夹带私意,其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