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并不一定表现在学历上,很有可能在某些领域或专项上有着过人的天赋,那绝不是一张考卷或是一份智商测试就能探清深浅的。
关于戚晚的聪明,江进从未怀疑,她学历不高,但学力超群,尤其是心理素质非常强悍。
若说她抗压能力弱才得了这个病也不尽然,事实上江进觉得她的抗压能力远超一般人,那些造成她精神分裂的压力也不能用一般衡量标准来判断,换一个正常人来,会直接“爆炸”疯掉。
按照戚沨的分析就是,戚晚不仅敏锐、敏感,还将这种对世界和人性的共情能力运用到极致,这不是她自愿的,而是条件反射的被动技。
她是一个孤独的人,但她却与这个世界、社会、人性有一定的连接,外面稍有风吹草动,连接的那根弦就会波动,她就会接收到信号。她心里面的中央处理器就会开始工作,进行消化和分类。
可悲的是,那些感知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每一次信号传回,都会对她的内心造成一定损耗。而她就是在反复消耗反复修复的循环中生存着。
对于这样的人,或许不该用普世价值观那一套去击破,反而要另辟蹊径。
江进的个人经验是,再恶的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有曾经流露出的一丝“善”。比如一个杀人如麻的通缉犯,令他放弃挣扎甘心被捕,可能是因为他母亲的一句话。
但对于戚晚,亲情、友情并不能起到作用——如果连将她一手带大的安闲都做不到的话,郗晨、辛念与她的那点连接就更没可能了。
那么,戚晚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缠绕江进好几个日夜,他的直觉告诉他,答案就在余钺的笔录中。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