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影响也不大,因为在七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前,政策已经有所松动了,民间也出现了不少摆摊的人,这几次他们去集市上就看到了一些小商贩的身影,公社也出现了零星做吃食售卖的。
刘桂芝拍拍胸口:“那就好,那就好。”
“最主要的布料不多了,顶多只能去摆个三四次的摊。”宋书玉笑着说道。
刘桂芝也有点愁,见识了摆摊赚钱的速度,她舍不得这门好生意:“刺绣厂那边不能再给咱们一点布吗?”
宋书玉想到上次还了那一袋子丝绸,王主任请她下回去家里吃饭的事,笑着说:“应该能弄一些,但长期指望刺绣厂肯定不行。”
刺绣厂规模就那么大,而且刺绣对布料的消耗很慢,王主任他们可以向上面多申请一些原材料,但这也有个度,不可能太多,而且也不可能长期无限量供应给她。
人情这东西就如纸张张薄,越用越少,次数多了,人家也会反感。
见刘桂芝有点发愁,宋书玉笑了笑说:“妈,你别想那么多,哪怕咱们一年只能弄到几次布料,做成衣服卖了,也能攒几千块,足够咱们一家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还能有结余。”
刘桂芝这么一想也是,高兴地说:“书玉你说得对,是妈太贪心了,现在这日子已经比过去好多了。”
“没有,妈你也是想多赚点钱,让咱们自家的日子更好过。”宋书玉笑着给刘桂芝夹了一块鱼肉,“妈,朱家公社那边有个水库,鱼很多,下次去赶集,我再想办法多买点回来,吃不完咱们做成腊鱼、咸鱼,等农忙的时候吃。”
苗秀英笑呵呵地说:“咱们家书玉真能干,这日子啊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盼头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