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人都被俄国人给杀了,我要报仇!!”
这里的所有人或多或少和俄国人有仇,因此都是想要打俄国人。老者很欣慰,回想当初新总督上任时的情况,他们仿佛回到了当初宗教和世俗合作的时候。
西阿塞拜疆地区因为常年处于对抗俄国第一线,因此这里的教士集团较为开明,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所以,当新总督的老师和当地的阿亚图拉见面后,双方达成一致:阿亚图拉帮助总督宣传改革,而总督则不侵犯他们的财产,还会进行保护。所以在总督上任后的一年中,阿亚图拉为他们的改革措施进行了背书,说这些都符合教法。
在中东地区开民族主义就是找死,宗教成为了各个民族的粘合剂。而在波斯,什叶派的地位更是崇高,政府得和他们合作才行。而在这个地方,开明集团和有进取心的政府合作,共同为这个国家而努力。
阿米尔在去英国领事馆前,去了大不里士的贫民窟,付了几个硬币后得知这里有不少编制地毯的工匠,因为经济困难所以有不少破产的。
阿米尔有了主意,随后马上赶到了领事馆。哈蒙德在楼上看到了阿米尔的马车,就知道有生意上门了。
“哦,这不是阿米尔大人吗,今天来到领事馆是因为什么呢?”
阿米尔直接说出了他来的目的:“领事阁下,总督大人希望能够从贵国购买一些东西,这是清单。”
哈蒙德接过一看,好家伙,纺织厂、缫丝厂、印染厂、火炮工厂、铸币厂等工厂需要的设备,还有蒸汽机等设备以及雇佣的外国顾问,包括银行、教育、军事、采矿、农业等方面,林林总总加起来价值30万英镑。而且对方愿意以西阿塞拜疆的边境关税和当地的矿产税为抵押,向英国贷款50万英镑。五年后开始还款,分15年还清。
这份清单是阿米尔在路上改的,里面添加了一座钢铁厂、还有一些书籍。因为他觉得伊朗需要这些。
“一座钢铁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