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变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是最为稳妥的做法。
哪怕天幕已经将未来展示出来,朝廷不仅不会立马改革,反而会先发出通告,安抚各地的学子。
皇帝与太子也很快收到了陈召棠的信息,穷苦人家出身,全村供养出来的二十来岁的秀才,父亲这些年病重,便停下科举,在家照顾父母的同时,教学村里的幼童读书,品行极佳。
“说起来,若是这样全村供养的秀才,回馈村里,倒也人之常情,只是……”
元泰帝没有说完,但姜衡也能明白,只是大多,都便宜了地主,不是每一个秀才,都是村里能供出来的。
“所以,天幕中弘德帝的答案,也不能直接抄。”
“儿臣明白,查漏补缺才是重要的。”
姜衡对着这份详细的资料看了许久,冒出了个想法,“父皇,现在朝廷,有能力扩大各行省的教育补给吗?”
“召右相,户部尚书,户部左侍郎,国子监祭酒。”
不是折腾臣子,而是他们的确更清楚如今的实际情况,也能拿出数据来。
国子监祭酒宋明章刚到北辰殿殿外,就看到三位老大人已经在等他了,“下官来迟,几位上官怎不进去?”
三位老大人苦命地对视一眼,摇了摇头,还是右相拍了拍宋明章的肩背,“很快你就明白了。”
自从天幕现世,他们加班都已经成了常态,而国子监,则是少有的不怎么加班,还新增了同事的部门,可把他们羡慕坏了,还朝国子监借调了好些年轻人,如今祭酒,总算是加入他们了。
四人一起进去,先向皇帝和太子见礼,而后便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三位熟练工心中暗叹,这次怕不是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