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胞分裂到几十个的时候,“零号”这个代号显然就不太合适了。这东西需要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大家经过短暂的讨论,最后决定采用白泓羽的提议:构造体。
由地外智慧存在构造蓝图,由人类构造容器,最终形成的生物体。传递这套蓝图的一方也就顺势被命名为“构造者”。
细胞分裂到九十七个之后,停歇了三个小时,接着突然有了新变化:所有细胞开始同时分裂——而且是卵裂。
骤变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大家已经认定这些构造体是“单细胞人造生命”,没想到它居然还能卵裂发育,变成多细胞生命的模式。卵裂的速度快得惊人,不到十二个小时,已经分裂了十次,变成拥有上千细胞的大型胚胎结构。工作人员在慌乱中把这些细胞分装到单独的培养皿里,给这些构造体足够的生长空间。
这超乎寻常的变化在大家心中诱发了“异形降世”的恐惧,甚至开始准备防弹密封的高安全实验室,但接下来的变化谁也没有想到。
在十六次卵裂之后,胚胎消失了!
胚胎消失的时候,汪海成不在,白泓羽在场目睹了全过程。当时胚胎已经有两厘米大,肉眼可见。虽然叫作胚胎,但细胞还没有发生分化,看起来就是一个粉红色的组织球。旁边的工作人员还在争论是不是应该用更接近海水密度的培养基取代琼脂基——这让胚胎的发育环境更接近“自然孕育”。这个争论很玄学,因为地球生命起源于海洋,所有胚胎发育环境都会模拟近似海洋的包裹和浮力状态,但谁也不知道“地外生命”的正常发育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来是反对更换培养基的一方更占优势,但支持的一方提出了周公梦蝶似的疑问:“你确定地球生命的诞生环境,不是构造者模拟他们的环境创造的?”
就在大家争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白泓羽忽然觉得胚胎开始一点点变得透明起来。这可能是幻觉,因为胚胎本身就是粉红色半透明的,外部光线明暗变化会影响这东西看起来的样子。但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两分钟之后,另一位工作人员困惑地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