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她有生态和天文两个硕士学位,汪海成常跟她开玩笑说:“你这才叫天一脚,地一脚。”
汪海成自己年纪也不大,实在算不上严肃老成,白泓羽跟他完全没有师生隔阂,这丫头动不动还叫嚣说:“这叫前沿交叉领域,老板你不懂!将来我是要去火星种土豆的!火星土豆哦!老板你对我好点儿,将来才有希望尝到我给你发的火星快递!”
对生态影响大吗?汪海成当然不太懂,但想来肯定不小。这种事情汪海成没什么实际的感觉,他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光是这次前往fast的行程就已经累得够呛,偏偏在出发前两天又遇到房子的烦心事,汪海成分身乏术,哪里顾得那么多?
fast的全称是five-hunded-ete apetue spheial adi telespe,秉承了天文学界糟糕的命名品位,翻译过来就叫作“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这名字汪海成觉得已经够糟糕了,但想想其他巨型射电望远镜的名字:vla——ve lae aa(非常大的阵列);vlba——ve ln baseline aa(非常长的基线阵列),fast的命名简直算得上信雅达了。这东西的造价高达十二亿,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射电望远镜,样子就像是一口架在山坳的太阳灶,口径足有五百米。
五百米听起来可能不是一个多夸张的长度,但作为一个单体装置,总共二十五万平方米的射电镜面一旦铺开,当真正站在它边上的时候,汪海成充分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东西太大,即使是中国这个能在云贵高原修高铁的基建狂魔也没法凭空做出一个基座来承载,必须靠天然形成的山坳来撑住这个巨大的球面镜体。
fast概念设想的最初提出,还是在1994年,那时汪海成还没出生。2001年,这个项目正式立项;又到了2007年,才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按这个世界的传统速度,一般至少还要等上二十年,它才会开始动工,但大家都低估了中国速度:2016年9月,fast正式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信号。
这个名字很糟糕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比美国阿雷西博三百米直径射电望远镜尺幅增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