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是一个新兴产业,尤其是近几年发展的非常快,各地都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正权书记所管辖的江浙省,光伏产业比我们东江省发展更为迅猛,如果出现了这样的寒潮,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江浙省了。”
“你觉得国家会不会出手干预?”
“这么大的产业,国家肯定会出手干预,但这项政策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出台的,一是之前为了缓解08年的金融危机,国家投放了四万亿的资金,然而令上面没想到的是,这些资金大部分都进了房地产行业,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楼市泡沫高企,房价高的吓人,为了抑制房价,上面肯定会缩减房贷规模,收紧信贷政策。在此背景下,那些原本容易贷款拿到钱的光伏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银行一旦断贷,光伏生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在所难免,许多企业连工资发放和原材料采购都难以维持。倒闭是避免不了的。”
江一鸣说道:“相关部门会在适当的时候出台扶持政策,但杯水车薪,难以挽救那些依赖杠杆扩张的企业以及技术落后、产能过剩的厂商。真正的出路不在于等待救援,而在于自我革新与战略收缩。唯有聚焦核心技术、提升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寒冬中存活下来。危机的本质,是淘汰弱者,重塑秩序。近些年,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不够健康,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不断被压缩。大量企业困在价格战的泥潭中,忽视了技术积累与创新突破。此次寒潮正是倒逼产业升级的契机,唯有真正掌握前沿技术,并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哪怕国家真的出手救,也是有针对性的,只会扶持具备核心技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龙头企业。那些依赖政策输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否则就需要海量的资金来维持整个行业的运转,但这种做法,没有任何意义,最后只会让资源错配更加严重,延缓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说不定,欧美等国家还会以此为借口,开展反倾销调查,进一步限制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使整个行业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因此,这场寒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倒逼企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耕细作,推动行业回归技术本源。唯有加快技术研发、优化产能结构、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才能在全球能源变革中掌握主动权,真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跨越。而这场洗牌过后,留下的企业将不再是靠规模取胜的庞然大物,而是真正具备技术壁垒和全球视野的行业引领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