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熊兆璧小时候甚至怀疑亲爹是不是又在外面养了小妾,儿时的疑惑到他成年也不能忘记,所以在他驻京以后,就喜欢搜集有关父亲的评论,向老一辈询问关於他父亲的事情。
这些事情以前讳莫如深,在皇帝给熊廷弼平反以后,倒是可以畅所欲言了。
隨著了解的深入,他对亲爹的恨变成了爱恨交加,同为臣子,他敬佩熊廷弼的才干和品格,但作为父子,他依旧看不上熊廷弼,对他恨得牙根痒痒!
冠军侯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熊兆璧虽然没有霍去病那么大的口气,但他“不蒸馒头爭口气”,也想给自己正名!
当武官,就得养一帮家丁,陈氏无力为儿子训练一支亲兵,她並不擅长兵事。
熊氏不是名门望族,最出息的是熊廷弼本人,熊廷弼的祖父熊大选、父亲熊柏均为平民,也没办法给熊兆璧拉出一支族兵,或许熊廷弼的死也与他家族薄弱不无关係。
平民家即使考出来,跨越了阶级,也很难被那些真正的权贵所接纳,平民出身的官员想要搏出位,就只能去最危险、最困难的岗位,用命去搏出位,时人对熊廷弼的评价是“才优胆壮,可当辽事”。
当年,熊廷弼是被父亲“榜下捉婿”弄回来的,而今,熊兆璧也以同样的方式解决了自己的婚事,他一个武举探,竟然被英国公张维贤给捉了去。
朱由检知道这件事的时候,都直呼离谱,哪有人在武举红榜捉婿的啊!
对此,张维贤的解释是:“那些个文进士,个个长得跟个小鸡子一样,我瞧不上!”
朱由检问他:“你不是才三十多岁吗?哪来的要出嫁的闺女?”
张维贤说:“对啊,我现在三十五岁,有个十六岁的女儿出嫁,不是很正常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