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今儿咱们多做点,来院子吃饭的人可不少。咱做好一点,顺便缓和气氛。”
锅铲轻响,水汽上升。她抬头看去,贾张氏在远处摆放板凳,动作有些僵硬,却依旧把板凳摆好一排。那姿態里,含著挣扎与努力。
她心中怜惜,但又知道这是一种方式——参与,就是最好的证明。
午间,几位邻居围坐在桌旁,锅碗交叠,菜香四溢。
贾张氏端著盘子献菜,声音微微颤抖,却始终稳住:“这是家里的豆腐,昨夜心里过意不去,就多做了一点……”
一旁有人点头:“好,好,咱们吃的,都是自家的味儿。”
李向东深深注视著她,目光温柔里藏著肯定:“你做得好,贾婶。”
贾张氏垂头,手抖得有些厉害:“多谢各位包容。”
此刻,院里的气氛无声却有力量——紧张未散,但彼此都用行动,表达了一种“共存”的可能。
午睡时分,夏日的中午异常燥热。院子里几乎无人行走,空气凝滯。
李向东躺在铺上,闭眼却神经紧张,脑子回放昨夜帐本摆到门口的一幕。他知道,这次不是最后一次试探。
他突然起身,步入公用仓库,打开门,检查红线、帐册、储物標记。他拿起帐册,翻到页码,低声念出边缘记录:“5月28日,公用煤10袋,张氏补偿10袋……”他一句一句念著,像为自己做心理锚定。
他放下帐册,心说:“只要帐还在,好事就会继续。”
傍晚,院子渐渐恢復人声。孩子们嬉笑,妇人们在晾衣服。
秦淮如站在晒穀台边,看著几个小孩追逐打闹,忽地心底一阵温暖:这个院子,有混乱,也有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