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战事瞒得了一时,可瞒不了一世。李宓殉国,王师覆没,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何不让剑南军退回蜀地。”
“好吧!”
杨国忠思考片刻勉强答应下来。
由於杨国忠作为剑南节度使在京遥领,剑南唐军在南詔吃了败仗,他担心皇帝降旨申斥,所以故意谎报军情,隱其败状,以捷上奏欺骗李隆基。
本来杨国忠还担心有人告状,没想到文武大臣慑於他的威权,竟然无人敢以实情相报,这让他更加得意忘形起来。
唐军在南詔前后损失高达二十万大军,这里面固然有很多临时徵召的丁壮,可也大大超乎杨国忠的预料。
剑南唐军真是烂泥扶不上墙,难怪在安史之乱中几乎没有任何作为。
现在杨国忠基本確信自己独揽大权,他的权力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朝堂之上尽数皆为党羽,就连太子李亨在他面前都要低头做人。
其实杨国忠在斗爭上还真有两把刷子,他在清算李林甫残余势力的时候,对於文部选拔官员全部都是按照资歷深浅,只要有空位就把他们提拔上来,这样使得很多停滯旧位的平庸之辈也得以升迁。
这些官员曾经受到李林甫的排挤打压,如今他们好不容易得到提拔重用,自然在皇帝面前大肆夸讚杨国忠任人唯贤。
鲜于仲通等人奏请为杨国忠在省门立碑,颂扬其选官之功,以此来向他献媚表达忠诚。
令人惊讶的是,李隆基竟然慨然应允,还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自己更是亲自修改几个字。
鲜于仲通为了向杨国忠表达自己的忠心,他竟荒唐到用黄金填字,这一行为更是將官场上的腐败与諂媚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从今年开始关中地区发生特大水灾和大饥荒,杨国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