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厨房里安静极了,只听得见煤球炉子里偶尔“噼啪”一声轻响,以及钱淑芬手里小刀削皮时那均匀的“沙沙”声。
\n
她用的是一把老式的水果刀,木柄都被磨得油亮。梨皮削得极薄,均匀地垂下来,几乎不断,露出里面水汪汪、白润润的果肉,清甜的香气立刻在狭小的厨房里弥漫开来。
\n
她动作不紧不慢,带着一种旧式妇人特有的专注和耐心,每一个梨子都削得干干净净,仿佛在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
\n
削好的梨子被放在一个印着红双喜字的白瓷盆里,很快堆成了小山。
\n
接着,她开始用一把厚实的铁刀,在厚重的榆木案板上将梨子切成细丝。
\n
刀落在案板上,发出沉闷而富有节奏的“咚咚”声。这声音里,有她对女儿受伤的担忧,也有对女儿宋宏月未来命运的隐隐焦虑。
\n
切好的梨丝被倒进那口用了十几年、外面熏得乌黑、里面却锃亮的大铝锅里。
\n
这种锅导热快,但火候极难掌握,全靠经验。
\n
钱淑芬抓了几大块黄冰糖——那是她攒了好久的糖票才换来的,均匀地撒在梨丝上。她不舍得一次全放完,留了一小块,用油纸包好,藏进橱柜深处,预备着过年蒸糖包用。
\n
炉子里的煤球已经烧得透红,她却不急着开大火。先用小火,慢慢地让冰糖融化,浸润着每一根梨丝。
\n
很快,锅里就开始“咕嘟咕嘟”地冒出细密的小泡,梨丝一点点变得透明、软烂,清甜的香气逐渐转化为一种更为醇厚的、带着焦糖气息的甜香,混着水汽,弥漫开来,窗户玻璃上很快凝结了一层白蒙蒙的雾。
\n
这个过程极其漫长。钱淑芬就搬个小凳子坐在炉边,手里纳着鞋底,时不时抬眼看一下锅里的情况,用一把长长的铜勺子,伸进锅里,慢慢地、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