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暖气供给率不算高,77年,首都第一热电厂全部建成,供热能力大幅提升,同时70年代末又建成左家庄供热厂,这一时期集中供热得到了较大发展,可视为第一次暖气大普及。
\n
第二次暖气大普及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90年代,bj等城市开始发展城市热网,利用发电厂的余热通过热网供暖,即“热电联产”,集中供暖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为确保2008年奥运会的供热需要,bj新建1座热电厂,改建6座热源厂,替代奥运场馆周边的锅炉房。
\n
但是第一次普没有普到这里,普到了也就是只有家属院有,他们这个书楼是没有的……可怜的作家。
\n
刘家驹说一不二的性格,带着周旭往自己的家里面走。
\n
他自然也住在家属院。
\n
拿着一把大钥匙打开自己的屋子,喊了一声自己的媳妇。
\n
刘夫人走了出来,很简单的一个妇女,起头短发有种延安时期的健康美感:“咋的了?”
\n
“家里的那个小火炉呢?现在不用了吧?我这来了个作家需要我照顾呢!别给他这细胳膊细腿的冻坏了!你看看书楼多冷呀!”刘家驹说道。
\n
刘夫人看向周旭,心里吐槽:这孩子细胳膊细腿?
\n
不过她懂事的进屋,从屋子里面开始找炉子。
\n
这年代的编辑和作家的关系就是这么亲密,安排住宿、吃饭都是编辑的事情,所以很多编辑和作家关系很不错……
\n
而且现在不管哪个文学编辑部都是上年纪的老编辑。这种编辑特别关心年轻人,就是有一种老人家的关怀感……
\n
加上,这群老人家还是走过艰苦年代和延安时期的,所以你总能听到老作家说老编辑多暖心的。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